7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北京面對記者直接而坦率的提問:IMF剛下調了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同時卻調高了中國經濟增速預期,這樣的調整有什么依據?

“我們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主要是出于兩方面原因?!庇浾咴捯魟偮?,拉加德不疾不徐給出了自己的回答:“第一,IMF肯定中國推動改革的決心。第二,我們認為中國并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因此我們相信,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有很強的可持續(xù)性。”

拉加德受李克強總理之邀來北京參加“1+6”圓桌對話會之前3天,7月19日,IMF發(fā)布了今年第二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對全球經濟年內增速預期調低了0.1個百分點,并普遍調低了對世界各國——尤其是英美兩國——的經濟增速預期,卻唯獨對中國經濟2016年增速預期上調了0.1個百分點。

IMF在報告中表示,雖然英國“脫歐”對國際經濟會產生諸多不明確影響,但短期內不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IMF第一副總裁日前在華盛頓參加一個論壇談及中國經濟時也表示,他認為中國經濟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是可控的,中國政府有能力處理好國內目前面臨的債務等問題。

事實上,這已經是這一權威國際組織年內第二次上調對于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今年4月,IMF發(fā)布2016年第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較其1月的預期下調了0.2個百分點,調低至3.2%;卻將對中國的預期上調了0.2個百分點。

在過去的半年里,國際地緣政治變化之復雜遠遠超出預料,英國“脫歐”及其后續(xù)影響、美國總統(tǒng)大選以及歐洲陰霾不散連續(xù)發(fā)生的恐怖襲擊,讓全球經濟整體走勢更增加了多重不確定性??v然在這樣的背景下,致力于轉型的中國經濟在上半年依然交出了一份“硬碰硬”的成績單:GDP增速6.7%,新增就業(yè)人數717萬,31個大中城市調查失業(yè)率有所回落,經濟運行在合理區(qū)間;同時消費貢獻率提高到73.4%,第三產業(yè)比重上升到54.1%,單位GDP能耗下降5.2%,經濟結構在持續(xù)優(yōu)化。

7月22日的“1+6”圓桌對話會上,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表示,中國不僅在推進城鎮(zhèn)化、發(fā)展先進制造業(yè)、擴大中等收入人群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在推進“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方面的努力尤其鼓舞人心,“這將會進一步提高中國的競爭力”。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說:“中國正在尋求更高質量的增長,努力發(fā)展科技創(chuàng)新、數字經濟、知識型經濟。這些不同的篇章,共同構成了中國全新的‘增長故事’?!?/p>

有觀察人士評論:當6位國際經濟金融機構的“掌門人”紛紛對全球經濟展露出悲觀預期時,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卻為這場圓桌對話會帶來了難能可貴的一絲樂觀氣息。

對于2016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以6.7%的增速繼續(xù)領跑全球主要經濟體,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在發(fā)言中稱,在全球經濟低迷、世界貿易增速剛剛創(chuàng)下30年來最低的背景下,中國的發(fā)展成就十分令人矚目。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萊德贊揚中國經濟發(fā)展對于提高民眾收入的帶動作用,尤其是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金融穩(wěn)定理事會主席卡尼表示,中國正在走向更有韌性、更加平衡、更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模式。

“中國令人羨慕的經濟增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IMF總裁拉加德說,“更重要的是,中國雄心勃勃的改革進程、推進改革的堅定決心,給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